以大学毕业生为主的青年高失业率加剧社会忧虑亟待高度关注

来源:郭红梅、邓思日期:2023-06-28 14:36阅读量:3822

郭红梅(民盟省委直属巴中总支主委、巴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思(民盟省委直属巴中总支办公室主任)反映,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4月,16-24岁青年失业率首次超过20%升至20.4%,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鉴于2023年毕业季即将到来,据新华社记者采访了解,今年1158万高校毕业生和约100万左右海归留学生就业增量与近年来就业“存量”叠加,制约消费恢复和经济增长动能,从而拉低长期经济增速,引发诸多民生问题。

问题一:逾千万大学生即将毕业可能推高失业率,就业增量存量叠加,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部分毕业生“逃避就业”心态凸显,出现“全职儿女”现象,“毕业即失业”引发对教育体系不满,社交媒体成为失业群体寻找答案或则共鸣的第一选择,容易滋生“读书无用论”及社会问题。

问题二:加之疫情3年及新一轮产业革命,带来多数行业计划减招2023年应届毕业生,低技能就业岗位减少与容纳大量青年就业岗位新就业形态存在劳动权益保护及稳定性差问题,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升级带来的就业替代效应相交织,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就业矛盾进一步凸显。

问题三: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并存,一方面是企业所提供岗位的收入报酬、劳动条件、劳动强度对高校毕业生不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工作技能也不满足企业要求,“人岗不匹配、供求不对称”,西部地区人才留不住,东部发达地区技能提升及学历要求高等难就业,加剧失业率,区域就业供需结构性矛盾,就业群体堆积存在社会稳定风险。

为此建议:

一是国省教育、人社、统计等部门联动各地全面精准梳理摸清就业供给及需求家底,联合出台大学生就业发展规划指导纲要,联合发改、经信、商务等职能部门建立全国就业岗位供给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平台,促进就业信息公开,充分发挥中小企业、重点行业、政策性岗位吸纳就业作用,深度挖掘社会性管理服务岗位。

二是国家层面科学设置政策就业项目门槛及引导各地合理安排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招录时间及招聘进度。降低民办高校毕业生参与选调生等项目门槛,继续积极实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就业项目,同步加大国家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教师计划等扶持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政策的执行力度,协调相关部门、行业争取推出更多基层项目,实现各地人才所需与大学生所能相结合,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与高质量就业同频共振。

三是国省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升级带来的就业替代效应及新就业形态存在劳动权益保护等线索,逐步完善相关立法制度,引导新业态新行业规范发展,网信部建立就业舆论意识形态预警机制,科学正面引导社交媒体等,助力法治中国建设。

四是持续优化就业优先政策,着力破解东西部区域就业供需结构性矛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就业机会均衡分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