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长学校建到社区的建议

来源:杨栋材日期:2023-03-22 10:04阅读量:629

杨栋材(民盟省委直属巴中总支委员,四川省巴中中学研训处主任)反映,全国妇联、教育部《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明确指出:要推动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学校。因地制宜探索完善协同育人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实验区、创新实践基地作用,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有效机制和模式。鉴于现实背景需求,主要表现为:从社会层面看,大家对教育不满,主要体现一是相当一部分政府领导、主管部门、家长评价学校,依然看学校是否考了几个清华北大,二是看学校是否有安全事故发生。中间这一部分学生是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问题学生是否得到家长、学校、社会的重视,则很少人问津。从学校层面看,办学经费本就捉襟见肘,学校干部除了教学,学校管理任务也分外繁重,名义上各学校安排德育处在负责,很多学校都只是挂了一张牌子,无实质的行动;很多学校成立了家委会,本因是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邀请家长协助学校参与学生管理,然而部分学校却将家委会变成了收费委员会,政策不允许学校收费的项目,转嫁到家委会代收,家委会也就名不副实了,家长也就对家委会、家长学校之类的不感兴趣了。还有很多学校反应,部分家长抵触家长学校。从家长层面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但目前很多家长在这方面是严重缺失的。一谈到家教,就变成了花钱请老师教文化课,而不是家长的身体力行。个别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钱,不惜砸锅卖铁,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付出。更有甚者,一些权贵和富有人群,用金钱换责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花巨资让孩子上贵族学校,表面上为孩子做出贡献,实则是不负责任。社会学家早已指出:如果一个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不是从事专门研究工作,那么,他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大部分都会遗忘,但是,协作、感恩、创造力、想象力、忍耐力、反省能力等等,最终会沉淀下来,而在这些教育方面,家长可以也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此建议: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建议:

一是顶层系统研究部署将家长学校见到社区,家长学校的培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有力补充中小学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力量,统筹利用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对学校教育难以奏效的问题学生,通过社区家长学校的专家与家长的沟通,进行更好的社会层面的行为矫治,实现真正的“家校社”协同育人。

二是强化立法实施及执行监管,为高质量实施家庭教育法最后一公里谱写好后半期文章。倡议招募社区离退休专家、学者、教师等加强社区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汇聚高水平家庭教育专家队伍,强化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将靠社区的干部、社区的大爷大妈们、社区的退休专家学者等监管法律法规的实施,作为家庭教育促进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项重要试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