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强循环经济助力拼经济搞建设的建议

来源:郭红梅、何云捷日期:2023-01-17 15:09阅读量:680

郭红梅(民盟省委直属巴中总支主委、巴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云捷(民盟四川省委直属巴中总支委员、巴中市通江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反映,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四川是人口大省、资源大省、能耗大省,建强高质量循环经济,对于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推动拼经济搞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循环经济顶层设计正式进入公众视野。2021年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制定《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目标任务。20225省发改委印发《四川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省现代化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我省正式启航!

我省当前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循环产业起步晚和生态价值试点要求高的双重压力。202111月全省启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最终目的是建立生态环保利益导向机制,实行生态价值有偿使用。这是四川作为能耗大省兑现“双碳”承诺的务实担当,但更加凸显了全省循环产业的后起劣势。生态价值转换既要看森林碳汇基数,更要看新品类碳汇增量。循环经济面宽量大,体系架构任务艰巨。二是循环经济园区参差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落差。循环经济园区是循环经济的聚集地,循环经济园区发展现状往往与区域协调发展呈正向关联。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循环经济园区在10个左右,行业上主要包括煤电、化工、能源等,区域上主要位于成都、资阳、绵阳、乐山、宜宾等经济主阵营区,但在川东北、川西等区域却少有布局,无形中继续拉大了区域发展差距。三是激励政策缺失与片面认识的倍数制约。政策激励方面仅限于国家项目支持,但涉及循环型企业的财税倾斜、要素差异、环境补偿等地方政策基本处于空白,加之循环经济的高投入和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市场主体参与循环经济的主观能动性有所折扣。一些地方仍然有“唯GDP论英雄”思想,认为产业循环是企业自己的事,只要有项目实施经济支撑就有保障,在上产业、上项目时缺乏循环经济思维。

一是循环经济GDP与GEP双赢。GEP理念引领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把GEP贯穿循环产业从布局到实施到见效的全过程全环节,积极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产业数字化提升、产值生态化核算,算好环保大账和投入小账,算好可持续大账和短效益小账,实现GDP增速和GEP增量,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新的增长极。

二是循环经济区域与区域协调。深入实施《四川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突出全川产业优势和资源强势,做强现有循环经济园区,弥补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等新型循环经济园区。做优二次产业循环经济园区,创新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可复制可借鉴的循环模式。做大经济主阵营区域循环经济园区,因地制宜启动实施经济中末位区域循环经济园区,夯实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区域基础。实现园区内高效循环、产业间低碳循环、园区间有机循环、区域间畅通循环。

三是循环经济政策与配套完善。研究出台促进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市场主体的财税支持、要素供给的价格倾斜、生态价值的有偿使用,到循环项目的资金切块、循环产业的示范激励、循环意识的倍数效应,再到循环技术的研发更新、循环科技的试验攻关、循环模式的创新创造,等等,都需要省级层面系统性研究支持。为全省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更优条件,营造更优氛围。确保拼经济搞建设取得更多更大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